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
|
发布时间:2009-03-09 来源: |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
曹晓琳
一、案例
1、 学生质疑,引发思考
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我安排学生进入练习,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不仅使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而且使我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呢?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师:(语调缓慢,若有所思地)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看很有研究价值。现在就让大家来说说,笔算退位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呢?
生1:不能!
生2:不能的!
师:那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上说了,要从个位减起。
生4:我们刚才不是讨论过了,只能从低位减起吗。
生5:我看可以!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5:……
2、师生探究,解决问题
师:好,那我们就以刚才做过的三道题为例,一起来研究一下,到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擦去黑板上的三道例题的答案,请刚才认为可以的同学上来按从高位减起进行板演,其余下面独立练习。
师:(等大家都以做完)谁能说说,你在从高位减起时,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
生1:高位先算后,后面遇到退位时不好办。
生2:后面的计算向前一位退1以后,前面写的差要改。
师:怎么改?
生2:差比原先写的少1。
师:大家看是不是?(同学们都赞成)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在经过退位以后,使差不做改动呢?(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一番)
生3:(经过一番思考,发言时仍摸着脑袋)我想,在从高位算起时,可不可以一次看着两位,如果下一位需要退位,在写差时就先留一个“1”下来。
师:你能举一个例子说说吗?
生3:比如1543 -718里,先看高位的1,因为下一位5-7不够减,
需要退位,千位上就写0,而不写1。而减到十位的4-1时,也要同时看到十位和个位,因为个位的3-8不够减要退位,所以十位只能写上差2,而把少写的1给个位。
师:这个办法可行吗?大家都试试吧。
(同学们利用刚才的题目或自己找题目,按照从高位减起,一次看两位的办法进行计算。)
边做边不时有人嘀咕:可以的吗;就是有点麻烦;……
师:(等大家做完)大家说行不行?
生(齐):行!
(再请同学说说,从高位起怎么减?可以比谁说得完整)
3、总结提高,形成能力
师:真棒!想的同学聪明,说的同学也说得很不错,那么,我们的课本上为什么要说“从个位减起呢?
生5:我想,从个位减起比从高位减起要简便。
师:这就对了,我们做任何事,要选择最简单的,最好的办法,这样效率就会更高……
二、 反思
1、 营造民主、和谐、安全、自由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去质疑、去探究、去创造。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胆小和过于自我批判的心理,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的个性中最主要的特点。从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虽小,但其内心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
2、 克服“教师本位”,突出学生主体是保证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能不能从高位减起不是老师说了算,也不是书本说了算,而是利用已有的计算题为新的探索材料,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验一个方法的形成过程。从学生“遇到麻烦”,进而自主思考解决矛盾,发现总结了从高位减起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使学生再次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3、 “学贵生疑”、“学贵生究”、“学贵生创”。质疑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激发思维的有效策略;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体验、研究,了解了做学问的方法与难处;而创造思维更是学生自主能力的体现,学生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教师应当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这样定能收到更美妙的教学效果。
曹晓琳
2007-11-14
|
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