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09-03-09 来源:

《二期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主题

00五年十一月,在全面推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为了能以教育科研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在区教科所下达的规划参考课题中,结合本校实际申报了“十一五” 科研课题《二期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对教师而言,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的根本变化。对学生而言,可促进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能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学习。课堂教学多样化研究将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或生活体验和教师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从知识传递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实践旨在推进二期课改在本校的落实,特别是注重在课堂教学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模式、方法、评价方面作深入的探索,以适应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在实践研究中探究、发现、提炼、整合新知识、新模式、新技能。

二、主题思路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强调过程与结果的有机整合。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充分体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个体的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课堂与课外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作为思维的起点,从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即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同一类问题,对已形成的成熟意见与见解,还要深思熟虑地问一个为什么?练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随着二期课改工作的进行,教师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有些教师生吞活剥地理解二期课改理念,对新课程的认识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而新课改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新的模式、新的方法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片面地理解,这都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去领会,去实践,去探索,去感悟。因此,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需要热情的投入,更需要理性的操作和思考。“二期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必须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我们将认真地去探讨、深思和实践研究。本研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课堂教学多样化的研究:

1、课堂教学目标多层次:个体差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研究;

2、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针对不同内容的教学行为的多样化研究;(如:目标调控教学手段、发现型教学手段、自学型教学手段、讨论研究型教学手段、情境型教学手段等)

3、学生思维方式多解化:依照数学思维的三大特点,即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数学思维的问概括性、数学思维的相似性去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使学生善于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发散创意,求异思考,能多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4、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思维的培养研究。如:创设情景,使学生要评价;确定标准,使学生能评价、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评价、排除障碍,使学生敢于评价;形成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评价,敢评价,善评价,在评价中获得自主,在评价中敢于创新。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知识、方法进行适度的延伸和拓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探索课堂教学多样化,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层次目标、教学手段、思维方法、课堂评价,既不“模式化”也不“随意化”,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课堂教学的创新。

⑵ 探索研究课堂教学多样化的规律、原则、特点、特色与效果,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大实效。

⑶ 探索用新的教育观,充分调动自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和谐发展,促成研究者的专业化发展。

四、研究实施方案:

1、筹备阶段:(2006320064

搜集情报资料、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分工、教学状态分析、了解发现新的问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验目的、思路、内容、措施、方法等)、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

预期目标:使全体参加课题的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初步掌握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2、实施研究阶段:(2006520071)

建立新课程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初步设想。进行必要理论学习研究(多样化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各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堂多样化教学模式,并按已形成的模式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利用教研活动开展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交流、研讨、展示“研究课”暨举办第一次教研经验交流会)、中期观测、积累研究资料、建立课题档案。

预期目标:全体参与研究的教师,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或基本框架,并按已形成的模型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3、验证阶段:(20072 20076

行动反思研究(对实施方案的情况进行反思、制定验证方案)、验证实践、验证性测评、教师发展情况观测。形成教师、学生相互作用的课堂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形成备课与教案多样化方案。每个研究者提交一至二份阶段总结报告和专题论文;举办第二次教研经验交流会。

预期目标:形成教师、学生相互作用构成立体交叉的教学多样化模式。形成备课与教案多样化方案。

4、总结阶段:(2007620078

全面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深刻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整理研究结果、编撰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和相关专题论文等。

预期目标:形成《二期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五、实验研究老师的具体分工:

孙勇伟:课题组负责人,负责全面工作、负责文献开发\资料积累、负责资源共享。

张瑾、陈  负责数据整理、负责资料收集与处理、协助课题组日常事务工作,侧重课堂教学学生思维形式的多解化研究,教与学行为方式多样化发展研究,执行计划完成实验工作。

  瑾、许秀娣:侧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研究、教与学行为方式多样化发展研究,执行计划完成实验工作。

  敏、曹晓琳:侧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研究,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评价多样化检测研究,执行计划完成实验工作。

                                              厦门路小学   数学组

                                                   20064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