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工作计划
|
发布时间:2012-09-19 来源: |
学习贯彻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以“绿色指标”为导向,积极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办学生喜欢的学校。
一 、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共享快乐校园生活”为主题,结合支部、工会的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开展“师生交友”活动,探索增进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树立“标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行“三精”(精讲班队会课、精彩育人故事、精细评价考核),引导班主任老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努力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2、细化学生养成教育。以新一轮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评估指标为依据,结合“裘实四好少年分年级序列要求”,细化行规要求,明确各年段养成教育重点。重点培养学生从细节着手,从小事做起,加强评比与反馈,做到周周有重点,月月有要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康兴趣的培养,文明行为的自觉内化。
3、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进一步完善“快乐活动日”实施方案,结合办学特色,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上海市学生健康教育促进工程实施方案》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体能的训练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4、注重学校特色创建。以新一轮区科技特色学校、艺术特色项目申报和“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为契机,继续大力开展课后科技、艺术、体育等兴趣类拓展型课程,将特色创建和学生兴趣培养紧密结合,和少先队团队活动相结合,和“裘实四大主题文化节”相结合,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丰富学生的经历,提升学生校园生活快乐指数。
5、开展德育课题研究。以市德育协会立项课题《校本德育课程“四好少年”的开发与实践》与区规划课题《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为抓手,以学生需求为落脚点,积极探寻适合本校生源特点的德育教育新途径,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使德育教育朝着“三化”(童本化、校本化、课程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德育工作的新跨越。
二、教学工作
6、搭建“扎实有效”的学习平台。继续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有关课程的新标准和黄浦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文本,认真领会相关内容和精神,努力创建学生喜欢的课程,积极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社会环境——创设和谐人际环境”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为探索平台,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力求在更高层面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有机融为一体,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7、规范“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进一步落实《黄浦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课程教学常规,深化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教学规范,加强教学流程常规管理的力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学校“备课共享共建”平台,简化重复备课环节,教师备课从学情出发,导活教师思维。
8、落实“绿色指标”的学业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业自信,坚持全面学业质量观,加强教师自控,教研组互控,教导处监控,校长室调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通过各种形式的单项、综合等监察和检测(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巡查、总查等),发扬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修正措施。特别是“一条龙”有效监查,着重做好听课、作业的习惯养成,重点关注前后20%学生的学习状况变化。
9、借助“绿色指标”的校本研修。开展教学细节分析和教学行为改进的研究活动,寻找学业评价的突破口,初步构建和尝试与“绿色指标”想匹配的,具有学科特点的评价实施方案、评价方式或细节分析报告等,继续深化“四个一”,提升教师研究反思能力,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0、打造“和谐共勉”的教研团队。增强研学效能,通过“四结合”(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观课与评析相结合、学习他人经验与交流心得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讲座指导相结合),形成“五互”(互学、互听、互帮、互评、互研)的良好合作和谐共勉的团队。
三、科研工作
11、引导教师关注本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开展针对性行动研究,尤其要重视实证研究,用数据说话,体现科学精神。加强各级各类课题的过程管理。
12、结合拓展探究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子课题(“共享特色课程,让学生体验个性化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实施,继续进行科委课题(“绿色小天使”项目)的后续实践研究,认真做好该课题的各项结题工作。
13、在部分班级和学科中,开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测评与改进视角的课堂心理研究》相关项目研究,做好“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支持、课堂中促进对学生参与”的案例研究。
14、在日常教学中学习和推广已有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案例、论文等评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
四、队伍建设
15、结合校本研修,多形式地组织教师学习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和“绿色指标”体系,围绕“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开展“立德、立行、立言”主题教育,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16、进一步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绿色指标”学习解读,深入分析学业质量检测反馈的各项数据,关注教学五环节,找准突破口改进教学,使“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成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习惯,努力激发教师的文化自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7、结合市区教师素质工程的打造,开展“做一名幸福教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和教师戏剧排演,继续进行教师软笔书法习字和教工健身锻炼,积极参加区新编广播操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18、加强班主任、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积极发挥学校领导、党员教师、各级骨干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身边教师关注学生需求,积极研究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形成“资源共享、智慧分享、共同发展、成功齐享”的校园文化。
19、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发扬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标杆”,激发教师的内驱力,鼓励教师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按照学校“岗位设置”实施和聘任的相关要求,不断健全教职工岗位职责,探索现代学校教职工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绩效。
五、其他工作
20、学习区教育系统“依法治校”指标体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学校章程和相关制度、条例和方案。贯彻校长负责制,党支部监督保障,教代会民主管理的文件要求,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党政工管理合力,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根据新一轮办学规划,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保证教职工的民主权利。
21、发挥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作用,完善校园网相关版块信息的补充与交流。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图书电子化管理。
22、厉行节约,优化支出,强化资金财物和资产管理,做好财务预结算工作。
23、结合新一轮“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创建,做好学校公共安全维稳工作,加强师生饮食、饮水安全,师生活动安全,学校技防、消防、门卫等安全工作,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安全。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形成节约风尚,不断推进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
24、认真做好区域迎督准备、学业质量调研检测及上级下达或布置的各项相关任务。
2012、9 |
相关信息
|